快科技7月3日消息,時間測量精度的不斷提升,對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意義重大。原子鐘作為目前測量時間最精確的工具,其發展備受關注。
近期,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87Sr光晶格原子鐘系統領域取得突破進展,使我國在光晶格鍾主要性能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。
至此,我國成為第二個實現光晶格鍾頻率不確定度和頻率不穩定度均優於2x10-18(相當於連續運行160億年誤差一秒)的國家。
當前「秒」定義基於133Cs原子躍遷,由噴泉原子鐘復現,其最小頻率不確定度為1×10-16,相當於連續運行3.2億年誤差一秒。
2022年國際計量大會決議利用光鍾重新定義「秒」,要求至少有三台不同機構的光鍾系統不確定度小於2×10-18,此前僅有美國兩家機構的光鍾滿足。
中科院授時中心的87Sr光晶格原子鐘,通過融合移動光晶格、法拉第籠等技術,將頻率不確定度降至1.96×10-18。
採用國產光纖雷射器等,結合分時自比對測量技術,使頻率不穩定度達1.2×10-18,完全滿足要求,為2030年重新定義「秒」提供可能。
該成果提升了我國在國際時間頻率領域的話語權。
文章来源:
快科技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;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