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要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,我要用心地去爱每一个孩子……”一棵苍翠的松树下,年轻的姑娘正在低头沉思,“要练好教学基本功,要让自己的课能让孩子们欢迎……”她把心中的目标,一笔一画地写在信纸上,一字一句都是对未来的憧憬。“教给孩子们知识,看着他们长大成人……”在她专注的眼神里,仿佛划过一幕幕未来的场景。暖风吹来松树特有的香气,一抹浅浅的微笑也顺势爬上年轻老师的脸颊,她郑重写下落款——给10年后的自己,纪霞。
那年夏天,纪老师马上就要踏上讲台,即将走上自己梦寐以求的教师之路。心中的教师理想感召着自己,纪老师决心把未来的愿望记在纸上,塞进玻璃瓶里,埋藏在一棵翠绿的松树底下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纪老师陪伴城阳四中,已经走过了21个春夏,回忆起自己刚毕业时埋下的“愿望瓶”,她依然历历在目:“这个小小的瓶子连接着我的过去和未来,是我教师生涯的一个支点。”
“愿望瓶”连接着纪老师的过去,记录着纪老师的“教师梦”开始的地方。那是小学三年级,纪霞遇到了自己的榜样老师。在“榜样”身上,她看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美好。她的老师既美丽又有爱心,有一种不言自明的亲近感。放学之后,纪霞经常模仿老师在玻璃窗上写写画画,想象未来自己成为老师的样子。教师的种子生根发芽,等到选专业的时候,纪霞毫不犹豫地选了向往已久的师范。
“愿望瓶”也连接着纪老师的未来,记录着她的教育理想前行的方向。1998年,就在她埋下“愿望瓶”的那一年,纪老师踏上了自己的教师生涯。虽然一上来就带六年级毕业班,但纪老师一见到孩子,就充满了兴奋和惊喜,一点也没感到不适应。梦想实现的感觉是那么美好,纪老师像个孩子一样,和自己的学生完全打成一片。生活里纪老师是孩子的玩伴,跳皮筋,打乒乓球,她都不在话下。教学上更是斗志满满,教课、备课、批作业,不知疲倦地扑在教学上。纪老师到了周末都不想休息,见不到孩子心里就孤独慌张。那些时光让她深深地体会到,当老师是那么的幸福。
因为教学成绩优秀,2001年纪老师被抽调到城阳四中,做语文老师和班主任。回到了自己的母校,纪老师更加得心应手地展现着自己的教育才华。为了让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,纪老师的课堂是最幽默的“小剧场”。讲到怀念故乡的课文,她就联系上童年趣事,联系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;讲到古典文章,她就延伸到传统典故,延伸到历史上的趣味小故事。每节课都不重样,纪老师是看着学生的状态自由发挥。这些小故事吸引着每个学生的目光,嬉笑言谈间,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地听讲。快乐是课堂的代名词,有时太热闹纪老师还要控一控场:“孩子们,笑归笑咱们要克制一点”;没有距离是师生之间的相处之道,每次公开课领导都会赞叹纪老师的课不一样:“孩子对你是真亲近。”
孩子们之所以喜欢纪老师的课堂,觉得她的课堂不一样,就是因为纪老师教语文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。她经常拿自己身上真实的例子让孩子感受语文。关于父爱的作文不会写,纪老师不用晦涩的理论指导,就拿生动的故事给孩子们“开窍”。“纪老师初中时候,一天清晨起床,天气还是雾气朦胧,我的父亲就在晨光熹微里,悄悄地给我的自行车打气检查。那时我才知道父亲每天都是如此。”听着纪老师动情的演讲,孩子马上明白真情并不是波澜壮阔的大事,细微的生活反而更能表现浓浓的父爱。“纪老师上师范学校的时候,父亲送我坐上车,他在站台上目送我,久久不愿离开。秋风发出阵阵呜咽的声音,席卷着枯黄的树叶,飘落在父亲身上。”三两句情境呈现,孩子们很快就能理解什么是寄情于景,什么是环境描写的内涵。
理解只是第一步,会用才叫掌握了。为此,纪老师就拿孩子喜欢的事物出题,让孩子们“试试手”。武侠电影、武打片同学们都爱看,纪老师就让他们设计侠客出场的场景,给大侠来一次环境描写。这题一出,全班的气氛简直火爆,什么“天上月光如霜,乌鸦落枝头”,什么“静静的村庄,有一个独行的黑影”,每个孩子都沉浸在创作里,学习的劲头是拦都拦不住。
要想课上轻轻松松,就得课下多下苦功。为了给孩子营造出这么快乐的学习环境,纪老师付出了太多的时间精力。两句话总结纪老师的日常生活,就是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扑在教育上”。白天全天陪在孩子们身边,一有空就去班里看看孩子,给他们解答生活和课业上的难题。到了晚上还要写教案、改课件、做备课。虽说教龄20年,课本内容、教参课件,纪老师早已是烂熟于心,不需要再预习了。但提前一天做准备是她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,把第二天上课的东西过一遍,就是要根据每个班孩子的情况,灵活地做做微调。
每个班孩子这么多,纪老师怎么知道每个孩子的情况?那就不得不提到纪老师的“秘密武器”——家校联系本。早在2001年的时候,纪老师为了摸清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,她就应用了这个办法。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专门的记录本,晚上怎么安排作业时间,几点到几点做什么,要求学生写得清楚明白。孩子家长有什么意见建议,也可以写在上面。第二天纪老师要一个一个检查,有些孩子们特别认真,纪老师会给他写上评语:“你做得真棒”,在班里大力表扬。每天都要批阅工作量很大,但纪老师总是乐此不疲。
在纪老师的心里,家庭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。现在有了手机微信,纪老师更是经常与家长联系,全力把好家庭教育关。有孩子玩手机上瘾,注意力不集中,纪老师不仅在校帮孩子纠正习惯,更会主动找家长交流、商议,家校联合一起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。这些事情孩子都会记得,很多孩子教师节会来四中看望纪老师。每每怀念在纪老师身边的时光,孩子们会真挚的感激:“纪老师,多亏了您,我们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。”纪老师看着稚气的少年向着美好成长,看着孩子的命运因为自己而改变,满满的幸福感就温暖着自己,与如今的收获相比,那些付出的辛苦也是一种幸福。
纪老师一直想去找寻那个松树下的“愿望瓶”,可惜随着时间变迁,现在已经不知去了哪里,这一直是纪老师心中的遗憾。不过,有些永恒的东西无法磨灭,“愿望瓶”里的心愿早已刻在她的心中:“做自己,做一个朴实的教育工作者。”凡心所向,素履以往。那个心中的“愿望瓶”,永远指引着纪霞老师不断前行;永远守护她心底里最纯粹、最永恒的教育初心。
主编:焦建智
标签: 六年级作文